今年以来,雅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创建省级示范仲裁院活动为契机,从夯实基础、打造品牌、规范服务入手,不断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夯实基础,提升“两项建设”。一是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当前,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契机,规划近500平米场地,新服务设施设置仲裁庭2个、调解室1个、档案室1个,并配备了立案庭、接待庭、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三方驻会办”和法律援助驻雅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配备了新的办案桌椅、证据演示系统、监控系统、大型电子显示屏等设备,实现了硬件上档次的目标。二是推进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面对人少事多的现状,我市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人员整合在一起,组建了一支既熟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又熟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干部队伍。通过举办业务培训和参加上级调训,经培训合格取得了专职仲裁员资格证书,参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的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适时组织仲裁人员就当前网络热点、工作难点、政策模糊的触点和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每年的讨论学习不低于40学时,大幅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

打造品牌,塑造“三种形象”。一是塑造“阳光形象”。优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依托门户网站等及时公开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和办案情况,上墙公示业务办理注意事项。深入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和进校园活动,主动上门宣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将立案、审理和裁决过程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阳光仲裁成为形象和品牌。二是塑造“文明形象”。严格按照《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用语规范》和《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文明用语及仪表守则》要求,坚持使用文明语言、行文明举止、塑文明外表、提供文明服务,让办事人员感受到温馨和舒心。“12333”劳动保障维权热线实行“7×24”小时服务模式,任何时候接听电话都态度热情,做到有电必听、有投必查、有案必接、有件必果,文明仲裁成为形象和代言,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三是塑造“公正形象”。坚持依法立案、依法调解、依法仲裁,公正严明、秉公办案,不办人情案,更杜绝办冤假错案。特别是在疑难案件、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处理中,弱化个人作用,强化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确保调解仲裁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有效提升仲裁工作的公信力,切实维护法律威信和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公正、公道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多次收到劳动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规范建设,提供“四种服务”。一是加强规范化建设,提供规范化服务。一方面推进仲裁办案“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办案工作流程制度,从接案到结案形成了一套有章可循、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工作规范,做到了立案、庭审、文书、送达“四规范”。其中,重点把握好了2个关键环节:一是对每个案件做到庭审记录清楚、完整,举证、质证等重要内容记录详实、准确,为制作裁决书打好基础;二是各类仲裁文书,特别是裁决书的制作,严格做到格式规范、内容详实、用语准确、案情分析和推理清晰,适用条款正确,仲裁院先后制定了《例会制度》、《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制度》等二十余项制度。另一方面加强调裁审、裁审工作衔接,建立仲裁机构与法院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和劳动关系三方集体会商机制,对重大案件实施联合办案、案情会商,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确保办案质量,做到案件事实认定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审理程序规范、裁决结果公平公正。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服务。一是办公场所进一步优化。市人社局在2014年投入了30多万元改造市本级调解仲裁服务场所,设置了独立的仲裁庭和调解室,并张贴了相关制度和注意事项,添置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做到了仲裁办案场所相对独立、设施功能比较齐全。二是落实“三方驻会”制度。会同市总工会、市企联/企协、市工商联印发了《关于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三方驻会”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驻会公示、接待受理、会商报告、驻会考勤、工作督查“六项制度”,“三方”选派人员实行轮流值班。三是实行法律援助驻仲裁院设站工作。会同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派驻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通知》,市本级率先完成设站工作,并由市法律援助中心从各律师事务所选派律师到仲裁院值班,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实施法律援助,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实行政策咨询、调解、仲裁和监察一体化对外服务,多方联动服务的格局初步形成。四是提高仲裁办案效能。转发了省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做好使用统一的仲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提升调解仲裁信息化办案水平,今年,市仲裁院的案件全部录入仲裁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加强效能建设,提供快捷式服务。在仲裁活动中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推行“四阶段调解”法,即立案前的“提示式”调解、开庭前的“引导式”调解、开庭时的“冷却式”调解和休庭合议至下达裁决前的“加压式”调解,尽可能实现调解,避免因裁决而走上上诉程序,加长诉讼期限。开通“绿色通道”,实施“流动仲裁庭”、“巡回仲裁庭”、“巡回法庭”等便民措施,让群众少跑路、少排队。对行走不方便的申诉人,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服务,主动及时将裁决书送到申请人家里,不仅方便了申诉人,还缩短了结案时间。其中,对劳动者申请确立劳动关系、支付工资等案件,均采取快立、快审、快裁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案;对符合条件的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等案件,除了采取快立、快审、快裁的方式外,还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裁决先予执行或终局裁决的方式,有效缩短了诉讼过程。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亲情式服务。印发了《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系统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措施》,持续深入开展政风行风专项行动和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主题活动,切实转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窗口服务人员基本做到了业务熟悉、仪表整洁、语言文明、热情周到,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首先,推行“四个转变”,即从仲裁办案向服务解难转变、从事后仲裁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从集中处理向动态化解转变,改变过去思维模式和办案方式,形成了务实、为民、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让当事人双方切实感受到人情味。其次,推行“五心工作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谋划工作尽心、服务群众倾心、办理案件公心、方便群众省心、廉洁办案安心,接待办事人员时坚持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张凳子、一杯热茶、一次告知、一句慢走,在仲裁活动中坚持依法办案、秉公办案和廉洁办案,切实做到用心工作、用情服务,赢得双方当事人高度赞誉。再次,严格“四杜绝”纪律要求。即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杜绝徇私越权现象;严格信息管理,杜绝泄露服务对象隐私现象;坚守岗位认真履职,杜绝擅自脱岗“空窗”现象;保持饱满工作热情,杜绝慵懒散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