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学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委“三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局面,为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农牧业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民以食为天,全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动各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推动农牧业生产在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粮、油、菜、果总产量分别达到26.25万吨、1.9万吨、37.81万吨、7万吨;肉、奶总产量稳定在7万吨、10万吨。

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局面。全州各级农业部门以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创新绿色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新局面。全州立足高原生态特点、空间布局、差异性的气候特点,着力推进“一圈一带一走廊”区域化布局,粮食生产实现调结构、减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发展目标,全州粮食生产面积较2016年调减2万亩,总产增加了0.49万吨,特种粮食青稞自给率达到85%以上;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按照主推、主抓的思路,着力推进100万亩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全州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71.67万亩,其中:深化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使用“圣洁甘孜+企业品牌”双品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大“三品一标”登记认证,全州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5个。

三是农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州各级农业部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采取“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互联网+农业”“园区+农业”的方式,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旅游全域化,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教育、生态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了道孚百里春油菜走廊、甘孜百里青稞走廊、大渡河百里观光农业产业带,乡城藏乡田园,促进基地景观化,组织泸定、丹巴、理塘、乡城等县申报休闲农业主题公园8个,康定市雅拉乡、瓦泽乡等4个乡镇成功创建州级休闲农业示范乡,康定市雅拉乡中古村、泸定县新龙镇和平村等9个村成功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促进特色农业生产向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园区,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理塘、甘孜、泸定、乡城、康定、雅江等县启动了产业融合园区建设,依托园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全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7080个,其中:合作社2678个,家庭农场455个,种养大户3947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牧民就业16611个,预计新型经营主体年营业收入达到23527万元,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235元。

四是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和完善“三权分置”制度,赋予农民财产权利。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全州完成确权登记面积121.43万亩,农户签字确认面积116.54万亩。二是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有序流转。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全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66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4万亩。三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全州在48个村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四是加快供销合作社组建步伐。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州供销合作社体系建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州级供销合作组织机构和甘孜州圣洁甘孜大草原有限责任公司组建,4个县正在组建社有企业,全州建立经营网点10个,10个县(市)已挂牌运行,其余8个县(市)按计划稳步推进。

五是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全州农牧部门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取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以绿色发展为主导,参与实施了“河长制”、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和“大美草原守护行动”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州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3%以上。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全州实施草原禁牧补助45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7963万亩;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完成划区轮牧围栏建设71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7.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8.5万亩,黑土滩治理2.6万亩,毒害草治理1.4万亩。严格落实禁渔制度,大力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泸定、猴子岩、两河口等8个电站共增殖放流高原冷水鱼类158万尾。大力开展动植物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实效。

六是农牧民收入实现新提升。全州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抓住不放。州县农牧部门一方面稳定家庭经营收入的基本面,把优质、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培育农产品品牌,使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一方面结合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电节油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人工、流通等成本;要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来增加农民收入。预计全州农牧业增加值达到63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85元,较2016年增长13%,其中来自农牧业的人均收入产值突破4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