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为一线提供可靠的装备?许多企业努力着。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回忆起今年这个特殊的春节,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卓东记忆犹新。在疫情期间,85后的他及团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改良生产线,研发抗疫新产品,并带领公司员工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中。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种医疗物资成为刚需。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之前的主营业务是与母婴相关的测温产品,产品以出口为主,大约占销售额的百分之七八十。按照惯例,公司每年会在年前一周左右开始放假。今年一月十五日,公司开完年会后,大家陆续开始回家。就在大家准备好好放松过年的时候,十八日晚上,李卓东参加成都市关于防疫物资筹备的会议后,大家又陆续赶回了公司。

除两个员工因特殊原因外,其他员工都在除夕前到岗,每天来领物资的人比公司的员工还多。供应部门的员工成都深圳来回飞,“人肉”运输零部件;工厂里,堆着小山一般的方便面;除夕当晚忙到三四点;生产线人不够,研发部门的同事顶上;没人叠包装盒,找来了园区的保洁阿姨……在年尾回想,年初的这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李卓东表示,当时,所有人都忘了过年这事,忙完赶紧回家休息,因为第二天还需要继续。

公司以最快速度调取智能体温计,在年前快递基本停运的情况下,派专人将智能体温计以最快速度送至机场、火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

在此次疫情关键时期发挥巨大作用的凡米红外测温仪,就是李卓东带领团队研发两年的科技成果。“之前,我们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供应链都在外地。”李卓东表示,现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本地化了。之前,一方面是不知道成都本地及周边有这样的供应商;另外,很多零部件最开始开模的费用高,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一旦开始生产,价格就降下来了。李卓东打开测温枪的电池盖,指着其中的弹簧介绍说,价格只要几分钱,之前在东莞找,供应周期需要十到十五天;现在实现了本地供应,时间只要两天。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李卓东对公司大部分产品采取了“先供货,后结算”的方式,自行垫付加工成本。并且在供应原材料涨价近十倍的情况下,依旧合理控制测温设备价格。

看不见的供应链的变化之外,目前李卓东正在培育自己的品牌。“我们之前出口更多采用和当地品牌合作的方式,以供应产品为主。”李卓东表示,现在去单位楼下的饭馆吃饭,平时逛商场都能看到公司的产品,他们决定培育自己的品牌,从幕后走向台前。“四月份开始做电商,刚开始就安排了三个客服,结果每天十多万的咨询量,根本来不及回复,之后很快增加到了十五个人”。

除了测温枪,李卓东及其团队还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测温设备。李卓东拿起一顶安全帽,指着帽子与额头接触位置一个商标大小厚度的装置说,这个里面有一个测温芯片,工人戴上安全帽进入工地范围后,其实时体温就会自动显示在管理人员的手机上。这样既提高了测温准确性,也简化了管理人员的日常操作。不光在工地上,在工厂以及学校等场景,该测温芯片也可以绣在胸标或者领标的位置,实时对穿着该件衣物的人员体温进行监控。芯片本身很薄,布料包裹缝在衣服上也不会影响穿着舒适度。

除了测温芯片,该公司还开发了腋下实时温度贴以及人脸加体温识别门禁等产品。“去年销售额大约一千一百万元,今年已经五千万元左右了,国内市场和出口大约各占一半”。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