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付远书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如期实现文化小康目标,基本建成文化强省。

新的规划,意味着新的蓝图与前景。四川各级文化部门纷纷表示,《规划》是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四川文化系统发展改革工作的纲要,为全面建设文化小康指明了方向。围绕《规划》,四川将举全省之力,为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繁荣艺术生产

2016年,四川省文艺创作喜讯不断,舞剧《家》入选201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川剧《诗酒太白》等24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蹈《父子》《情深意长》入选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作品展演……2017年,四川省文艺创作将继续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等重大主题,打磨一批、创作一批极富巴蜀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精品。

在舞台艺术方面,2017年四川将重点打造川剧《铎声阵阵》《诗酒太白》《四川往事》《报恩记》《红盐》,交响乐《永陵二十四伎乐》,话剧《赵一曼》《苏东坡》,舞剧《长风啸》等创作精品;滚动打造音乐剧《我是川军》《麦琪的礼物》《康定情歌》,交响乐《上善若水》《红色浪漫》,舞剧《家》等。

此外,今年上半年,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县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原创大型话剧《赵一曼》受邀参加北京人艺举行的“首都剧场2017年精品剧目邀请展”并进行两场演出。四川省歌舞剧院打造的舞剧《家》也会在3月中旬赴京参加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展演。

文艺创作不能闭门造车,为了更好地发现刺激创作市场的活力,四川将进一步打造“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四川省第二届曲艺杂技木偶比赛”“第十六届全省小戏小品比赛”等舞台艺术品牌赛事活动,为传承优秀民间艺术找出继承发扬的新路子。

提升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结合新鲜出炉的《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2017年,四川省将全面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地,促进四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服务标准化,填平补齐服务短板,推动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其中,四川将推动第一批省级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模式,探索融合创新,打造公共文化新亮点,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开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实施“群文活动+”品牌战略,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在四川各市州的文化工作规划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占了很大的篇幅。

2017年,乐山将以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南充将抓好“示范区”后续建设,深入实施嘉陵江南充段文化综合保护开发,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构建“十、百、千、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宜宾将围绕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行动,“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实现乡镇全覆盖;达州市2017年公共服务建设要求坚持做大做强“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实施国家“西部文化下乡”计划。

发展新兴业态

在《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也是重头戏之一。《规划》要求四川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文化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文化消费持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更加明显。

2017年,四川将借助“一带一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培育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名牌,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以南充高坪“仕女特色文化街区”、成都高新区“庙会文化商城”、成都锦江区“文化数字创意集聚区”;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主要内容的康定1号帐篷城;以特色文化为内容的巴中“巴国城”;以民俗文化为内容的遂宁“圣莲岛观音民俗大庙会”等重大项目。

四川民族地区也将在2017年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将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中小微特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西昌市贾佳服饰、会理县钧虹绿陶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德昌县傈僳风情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3个国家级藏羌彝走廊重点项目。

在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四川将结合“一核四区”的区域布局方向,立足创新、强化融合,充分发挥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的带动作用,打造成德绵文化创新示范带。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新型文化业态,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四川支柱性产业之一而努力。